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已于12月26日发布,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,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在从业人员方面,2023年末,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898.4万人,比2018年末(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)增加4574.8万人,增长11.9%。
对比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,5年来,哪些行业从业人员增量比较多?
第一财经记者对比“四经普”和“五经普”数据,对农、林、牧、渔业(因公布的数据中,农、林、牧、渔业仅包括从事农、林、牧、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,在此不纳入比较)以外的18个大类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变化梳理发现,从业人员增加最多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,增加了1616.5万人;批发和零售业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量居第二、三位。
需要说明的是,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,机关、事业法人,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。其中,企业法人数量占89.6%。
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,增加了1616.5万人。2023年末,全国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57.3万个,从业人员3858.3万人,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2.5%和72.5%。
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5325.8万人,比2018年末增加了1317.3万人。另外,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大幅增加,5年来增加了1780.9万人,总量达到8224.1万人。若将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量和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合计,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总量已经超过制造业,位居第一。
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大行业的增量也比较多,增量均超过了500万人,分别增加了517.4万人和507.2万人,增幅分别达到43.7%和50.2%,不仅增量大,而且增速较快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,科技研发的驱动作用不断凸显,反映在行业上,即从业人员数量的较快增加。
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本次经济普查首次增加的内容。从普查数据来看,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26日表示,近年来,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,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提升,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。所以,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从业人员结构相应发生变化,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。
王冠华表示,近几年,我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,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,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,也带来了从业人员的调整。与此同时,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分工精细化,一些工业生产环节,像设计、检测等也被分离出来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,也带来了从业结构的变化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林靖
相关阅读 聚焦最终需求——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2025年中国面临外需下降和内需提振的压力,需要通过扩大消费和基建投资来应对经济挑战。
42 12-27 15:04 “五经普”数据展现发展新动能,数字经济有这些亮点首次增加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
436 12-26 21:06 央行:2024年3季度末,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8%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9.52万亿元,同比增长7.3%。
从2017年开始,采矿业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。对比2016年数据,在19个大类行业中,采矿业从2016年的第13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6位,提升幅度较大。
354 12-17 18:57 民营建筑企业现状调查:房地产债务冲击波并非单线传导在“建筑之乡”南通,部分建筑总包财务状况被爆雷房企拖累配资杠杆开户,一批分包老板也没单子可做,许多人已考虑转行。
1012 12-11 18: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